關閉→
當前位置:致富都>致富周邊>科普>玉米大斑病的發病原因? - 玉米粗縮病的發病原因

玉米大斑病的發病原因? - 玉米粗縮病的發病原因

致富都 人氣:2.55W
玉米粗縮病的發病原因,玉米大斑病的發病原因?

玉米大斑病的流行,除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,還與當地氣候條件關係密切。氣溫20~25℃,相對溼度90%以上,利於病害發展。玉米從拔節至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、低窪地密度過大,發病越重。

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條斑病、玉米煤紋病、玉米斑病、玉米枯葉病。症狀主要爲害玉米葉片。下部葉片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,然後沿葉脈向兩端擴展,病斑呈長梭型、中央淡褐色,外緣暗褐色,當田間溼潤度大時,病斑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。嚴重時病斑融合,造成整個葉片枯死。

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殘組織內越冬。成爲翌年初侵染源,種子也能帶少量病菌。田間侵入玉米植株,經10—14天在病斑上可產生分生孢子,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。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與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,還與當時的環境條件關係密切。溫度20—25℃、相對溼度90%以上利於病害發展。氣溫高於25℃或低於15℃,相對溼度小於60%,持續幾天,病害的發展就受到抑制。在春玉米區,從拔節到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、出穗期間氮肥不足發病較重。低窪地、密度過大、連作地易發病。

玉米大斑病除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,還與當地氣候條件關係密切。氣溫20~25℃,相對溼度90%以上,利於病害發展。玉米從拔節至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、低窪地密度過大,發病越重。

在玉米生長季節,越冬病菌產生孢子,隨雨水飛濺或氣流傳播到玉米葉片上,適宜溫、溼度條件下萌發入侵。玉米感病品種上,在病菌侵入後迅速擴展,約經14天左右,即可引起局部萎蔫,組織壞死,進而形成枯死病斑。潮溼的氣候條件下,病斑上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,隨氣流傳播,進行多次再侵染,造成病害流行。

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、煤紋病、枯葉病、葉斑病等。主要爲害玉米的葉片、葉鞘和苞葉。葉片染病先出現水漬狀青灰色斑點,然後沿葉脈向兩端擴展,形成邊緣暗褐色、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。後期病斑常縱裂。

玉米大斑病是真菌類半知菌病害,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體內越冬,成爲第二年初的寄染源,田間侵入玉米植株,借空氣傳播進行再侵染。玉米大斑的流行,除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,還與當地氣候條件關係密切。氣溫20~25℃,相對溼度90%以上,利於病害發展。玉米從拔節至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、低窪地密度過大,發病越重。

玉米大斑病病菌以其休眠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,成爲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。玉米生長季節,越冬菌源產生孢子,隨雨水飛濺或氣流傳播到玉米葉片上,遇適宜溫度、溼度條件萌發入侵;經10-14天,便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。以後,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,重複侵染。

溫度20~25℃、相對溼度90%以上利於病害發展。氣溫高於25℃或低於15℃,相對溼度小於60%,持續幾天,病害的發展就受到抑制。在春玉米區,從拔節到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、出穗期間氮肥不足發病較重。低窪地、密度過大、連作地易發病。

玉米大斑的流行,除玉米品種感病程度有關外,還與當地氣候條件關係密切。氣溫20~25℃,相對溼度90%以上,利於病害發展。玉米從拔節至出穗期間,氣溫適宜,又遇連續陰雨天,病害發展迅速,易大流行。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、低窪地密度過大,發病越重。

TAG標籤:#發病 #玉米 #粗縮 #大斑病 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