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→
當前位置:致富都>致富周邊>科普>棉花紅葉莖枯病及防治措施

棉花紅葉莖枯病及防治措施

致富都 人氣:1.94W

一、症狀識別

棉花紅葉莖枯病及防治措施

植株發病後葉片變爲深綠且葉片變厚變脆,以後葉片上散生紅色小點,最後全葉變紅,葉脈保持綠色,即爲紅葉莖枯病。病害嚴重時,葉柄基部變軟,失水乾縮,引起葉片枯萎脫落,莖稈頂端呈乾焦狀,同時易引發輪紋斑病和褐斑病的重複侵染,促使病株焦枯死亡。有的植株病葉脫落後仍能長贅芽。發病重和發病早的植株矮小,根系發育不良,主根、側根均短而細。

二、病因分析

該病爲非侵染性病害,即屬棉花的生理性病害,由多種非生物因素綜合引起,肥、水、土壤、氣候及耕作制度等環境條件與該病發生關係十分密切,其中尤以乾旱、營養不足爲主導因素。

1.棉花中後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,對肥、水的需要量大,此期一旦肥、水不足,易造成該病害的發生。

2.長期乾旱高溫,土壤耕作層缺水,阻礙新陳代謝正常進行,以致生理失調,造成棉株“未老先衰”而發病重。

3.植株長期處於低鉀含量狀態易引起此類病害的流行;另外棉田中施氮肥過多植株生長旺盛,糖苷類物質在葉片內積累多,有部分糖轉變成葡萄糖苷(花青素一類),也可誘發紅葉莖枯病的發生;紅葉莖枯病也可由缺鎂引起。

三、發病條件

1.與土壤含水量有關

棉花生育前期雨水多,棉花地上部分生長快,株型大,但根系淺,吸收養分的能力差,故易感病;7~8月較長時間乾旱,不能及時灌水,易造成耕作層缺水,影響根系吸收養分,發病重;棉田久旱後遇暴雨驟晴天氣,植株蒸騰作用隨之劇增,由於土壤水分過多,影響根系吸收,地下養分和水分不能進入植株,地上的有機養料也無法形成、運輸和分配,造成棉株生理失調故而發病重。

2.與施肥水平相關

施足基肥和追肥的棉田,植株生長健壯,發病輕;未施基肥的比施基肥的發病重;未追施花鈴肥的棉田發病重;連年單施化肥,特別是偏施氮肥、不施或少施鉀肥的棉田發病重。

3.與棉田土質的關係

砂性土或耕作層過淺的貧瘠土壤發病重,因爲該類棉田保水、保肥能力差,棉株生長勢弱,抗病性能差。

4.與耕作栽培制度的關係

農田耕作時翻地過深、過淺的棉田發病均重,因其不利於根系生長和吸收水肥;老棉區長期連作,土壤肥力下降,發病重;早熟品種後期肥水供應不足或不及時,易引起該病的發生。

四、防治方法

1.精耕細作

平整土地,深翻改土,用地、養地相結合,增強土壤的保水、保肥能力。乾旱地區要勤中耕以減少蒸發,促進棉株根系下扎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料,提高抗旱能力。

2.重施基肥、巧追肥

多用農家肥作基肥,有條件的地方可種植綠肥或實行麥棉輪作以補充有機肥的不足,達到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目的,改變長期單一施用化肥的現狀,以免破壞土壤團粒結構,降低保肥、保水能力;根據棉花各生育期的需肥規律,巧施追肥。一般輕施苗肥,酌情施蕾肥,重施花鈴肥,補施蓋頂肥;在追肥種類上要注意氮、磷、鉀三要素的配合,其中鉀肥尤爲重要;在生育後期對已有早衰跡象的棉田,及早噴施旱地龍、磷酸二氫鉀及尿素供葉片直接吸收利用,使其迅速發揮肥效,有明顯的保葉增產效果。

3.合理排灌

棉花不同生育期對水分需要量不同,苗期、蕾期需要的少。而棉花花鈴期對肥水的需求量較大,且又常與伏旱、高溫季節不期而遇,故要及時灌水施肥,達到抗病增產的目的。在秋季多雨時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,防止漬澇引發的根系吸收和生長不良。

4.重施花鈴肥

早熟品種或早播的棉田棉苗發育早,前期坐桃多且易遇乾旱季節,因而常會出現“未老先衰”的現象,因此要及早施用且重施花鈴肥,確保肥水後移,保證棉花穩健生長。從而達到減輕或不發生棉花紅葉莖枯病的目的。

TAG標籤:#防治 #棉花 #紅葉 #枯病 #